一般切換星球軌道的時候會使用
Hohmann transfer orbit這種轉換方式需要兩次點火
就能夠把船隻從一個低軌道移動到較高的軌道上
反過來也能夠由高往低

但是行星轉換不只需要軌道符合高度
還要轉換抵達時,目標星球剛好運行到第二個點火位置上
如果目標星球不在該位置上
那麼轉換的軌道就需要更往外(對內行星則是往內) 穿過目標星球的軌道
而不只是簡單的與目標軌道相切即可
這會增加轉換的deltaV,需要更多的燃料
Transfer window的意義是兩行星剛好運行到軌道轉換所需deltaV最低的相對位置
去月球很簡單是因為Low Kerbal Orbit的軌道週期很短
能夠很容易就找到點火時機
但是跨行星轉換就只能靠Kerbin與目標天體的公轉
星球公轉時間通常以年為單位
玩家很難以嘗試的方式找出最省油的transfer window
依照目標天體性質不同
引力強大的天體有很大的SOI範圍
出發時機誤差幾天也不會大幅增加轉換deltaV
但是對於軌道具有傾角、運行速度又很快的Moho,它的SOI又非常小
Transfer window的時間則要抓的很準
遊戲中沒有提供計算Transfer window的工具
可以使用模組或是上網查表
個人推薦這個網頁
可以幫你算切換的時機點、脫離方向與速度值
http://ksp.olex.biz/
行星相對角度大概OK就可以
所需的速度值通常會跟估計差不多,只需要小幅調整
但是脫離方向就不是那麼準,跟出發時間點關係很大
建議切出軌道的時候,自己多try看看要把變軌Node放哪裡
有個經驗法則是變軌之後脫離出發星球的軌道,應該會幾乎與該星球的軌道相切
進入太陽軌道的Ap或Pe也會在出發星球附近很近的位置
如果不想每次上網查可以看這張

或者也能安裝其他提醒玩家transfer orbit時機的模組
例如Kerbal Alarm Clock
如果再配上
Transfer Window Planner更好
另外還有一些玩家的經驗法則可以參考利用
適合軌道相鄰的兩天體之間轉換


實際上還可以找到更多版本,不只兩張
這邊翻譯一下意思:
行星轉換的時間點
是『低軌道星球的切線剛好對齊高軌道的星球時』
要加速就走背陽面,要減速就走向陽面
這點可以用前面計算transfer window的網頁測試了一下
對於軌道相鄰的兩個行星幾乎都是對的
比方說Moho去Eve
Eve回Kerbin
Kerbin去Duna
或是Duna去Dres
雖然和最佳解有點誤差
它確實是可以當作一個簡單判斷規則
但是這個規則對於軌道半徑差很多的情況就不太成立
玩家用這個方法從Kerbin去Jool Eeloo
或是Kerbin去Moho都差非常多
以Kerbin為起點的情況,大概就只有Eve與Duna適用而已
Duna前往與返回的Transfer Window也不同
前往的行星相位角是+44度
返回的行星相位角是-75度
實際上前往與返回的角度相位差並不對稱!
而這個簡單經驗法則卻會得到往返是對稱的估計
如果不想每次都查表
也不想安裝額外的模組
又覺得切線經驗法完全不可靠(很多時候也的確如此)
只使用遊戲內的機制時還有一個招式可以玩
先發射一個Probe離開Kerbin進入繞日軌道
就只花950m/s deltaV從Kerbin低地軌道剛好脫離SOI,不要再多給更多dV
這Probe的繞日軌道會和Kerbin繞日軌道非常接近
用這隻Probe的繞日軌道放置變軌紐,把其他行星設為Target
調整變軌紐就能嘗試出最佳的轉換時機
再等Kerbin運行到變軌紐附近就可以正式發射火箭
如果弄懂這個玩法
玩家應該會覺得可以直接把火箭送入繞日軌道
然後繞日時找出變軌點即可
但是這樣變軌點會在繞日軌道而不是行星附近
將會無法利用
Obreth Effect結果會比選擇Transfer Window時脫離Kerbin同時做行星變軌更花油
省油就是Transfer Window的主要考量
先放一隻Probe當作Kerbin替身就可以讓玩家找出出發時機
而真正的大船就等Kerbin走到適當位置時再發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