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路徑為Moho => Eve => Duna => Kerbin
重力助推的原理在Wiki上講解得十分詳細
但是這個技巧要在KSP上使用依然是相當困難的
已經熟悉
Transfer Window做跨行星轉換的玩家
通常可以很輕易的找到第一個交會的天體
但是之後要怎麼做就沒人教了 (太陽軌道漂流中~~~)
這篇想要分享一些經驗,怎麼去找更多的重力助推機會
第一式:

先使用傳統的tranfer window方式前往一個行星
然後在太陽軌道中途進行微調,觀察flyby之後的軌跡會如何變化
盡可能讓出去的軌跡有辦法靠近下一個行星甚至進入其SOI
如果An或Dn點剛好在軌道中途,那麼就選在An或Dn點進行嘗試
也可以在中途一半、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的這些位置進行調整
越靠近Encounter,調整就越花deltaV,但是也會比較精準
太遠的地方調整則是省油而極度敏感,差一點會差很多
第二式:

在Flyby時的Pe與前後附近嘗試調整軌道
通常主要是使用加速方向
因為距離天體近,此時速度極高
可以利用
Obreth Effect省油
第三式:

劃過一個天體
嘗試在太陽軌道的Ap、Pe點
或是中途進行軌道操作
這種路線在通過天體SOI的時候能夠大幅度偏轉軌道
加減速的效果會比第一招要更強
如果發射船隻的時候抓transfer window時間抵達
那麼就會變成第一招的圖形,而不會呈現第三招的這種態勢
所以第一次出發的時候通常不會馬上有這種機會可以使用
除非選擇不是tranfer window的時間出發
那麼就可以第一次出發時就呈現這種相對軌道
Scott Manley的意見表示
從天體的前方還是後方劃過不重要
重要的是出去的軌跡會往哪裡、有沒有很靠近下一個可以助推的天體
也不要只看彈射之後的太陽軌道能把AP提升多高
而要看這個操作有沒有幫助
個人建議使用Pricise Node之類的模組
增加軌道微調時的精準度
此外,太陽軌道上的調節點除了變軌調節可以嘗試之外
也要嘗試增減圈數,如果第一圈找不到,也許接下來幾圈內還有機會碰到下個行星
天體的選用順序性並沒有一定要相鄰的才能連續使用
可以Eve跳Duna,甚至flyby老家Kerbin再跳Jool都沒問題
也能同一個天體連續助推兩次以上
例如信使號的探測任務

需要助推時可以選用的天體就有些比較講究的地方
優先選用重力強大的天體,例如Jool、Eve、Kerbin
Duna算是勉強可以使用的天體,但是效果蠻差的
Dres和Eeloo重力很低,不能使用。Moho不只重力不夠強還有軌道傾斜,是更糟的情況
衛星方面
比較能夠作為重力助推的天體是Jool的Tylo與Laythe
Kerbin的Mun並不算是一個很好的跨行星重力助推工具
沒有仔細規劃的情況下往往得不償失
但是利用Mun往Minmus就算是還不錯的助推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