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
Eve是KSP第二靠近太陽的行星
對比於真實太陽系的天體是金星
它具有厚實的大氣層
而且地表長時間處於高溫高重力的環境
派遣太空船抵達Eve並切入環繞軌道很容易
Eve與Kerbin並沒有很大的軌道傾角差
而且大氣也可以用於減速(p.s. 大氣層高度90km)
但是起降Eve就是極為困難的一個挑戰
甚至遠比在Kerbin起降更為困難
降落方面,Eve是一定需要使用隔熱盾的一個天體
沒有做好保護的船隻很快就會被大氣層燒毀
船隻平衡性與結構強度都要確實設計
否則降落過程中翻船或是G力太高導致解體都很容易發生
10M的折疊式隔熱盾是非常好用的組件
簡直就是為了登陸這個天體而存在的
起飛方面
船隻需要9000多m/s的deltaV之外,還需要相當高的推重比
因為Eve地表重力高達1.7G,建議船隻推重比要設計到2.2以上
由於地表氣壓更高達5 atm,請盡量使用發射用的引擎,例如Vector和Mammoth
不同高度的位置起飛回到軌道需要的dV差異極大
如果降落在高山上和海平面會有巨大差異!
由於Eve的大氣非常濃,建議先爬高但是不先衝速度
突破30km高度之後再衝刺與作Gravity Turn轉東
如果還在低層大氣就油門全開,會發現速度提升非常少
因為風阻把引擎的出力都吃掉了,很浪費燃料
小綠人的太空衣可以在高達攝氏100度的地表生存
不過太空衣的RCS噴射器在1.7G重力下完全飛不起來
登陸艇的進出只能靠爬樓梯,需要確實設計好階梯
否則小綠人很可能回不了船艙
Eve的大氣濃厚
降落傘在這個環境下會運作的比在Kerbin還有效
安全開傘速度要求更低,但是提供的阻力大上很多倍
在Eve使用機翼飛行也是可行的
但是Eve大氣不含氧,不能使用噴射引擎
需要改用火箭引擎才能運作
搭配挖礦設備就可以在Eve內跳點航行
只是要小心Eve有礦物黑區,有可能被困在這種地方
另外還要考慮怎麼設計飛機讓它能夠撐過衝入大氣層
高溫和高G力都是相當難纏的問題
由於Eve具有很強的重力,又沒有很大的軌道傾角
進入它的flyby軌道也不需要太高的deltaV
這些因素使它非常適合用於重力助推
相比之下前往所需deltaV差不多的
Duna
就沒有足夠的重力對飛行器造成巨大的軌道偏轉
Eve具有15種不同的地質環境

- Poles (兩極)
- Lowlands (低地,小心可能有礦物黑區)
- Midlands
- Highlands (高地)
- Foothills (山麓)
- Peaks (山丘)
- Impact Ejecta (隕石撞擊噴發物堆積區,通常在隕石坑邊緣)
- Explodium Sea (Eve的大海洋)
- Akatsuki Lake (湖)
- Shallows (淺灘,靠近海的區域邊緣可以找到)
- Crater Lake (湖)
- Western Sea (海洋)
- Olympus (疑似最高峰?待確認...)
- Craters (隕石坑)
- Eastern Sea (海洋)
Eve具有一個捕捉到的衛星
G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