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a
Duna是模仿太陽系的火星而設計
具有大片的紅色沙漠與兩極白色的冰冠
地表重力低、大氣稀薄
玩家在探索完畢
Mun與
Minmus之後
要前往其他行星時,Duna是難度最低的一個
非常適合還不熟悉行星旅行的新人玩家
理由是Duna軌道面與Kerbin幾乎沒有傾角
而且從Kerbin來回Duna所需的dV很低
加上Duna有大氣,可以使用大氣制動進行減速
在切入Duna的Flyby軌道時,把Pe高度壓到50km以內就能劃過它的大氣層
這樣能夠免耗油減速,幫助進入環繞軌道
或是從低軌道降落登陸時利用大氣減速
最終階段還能使用降落傘輔助
從Duna地表起飛回到軌道所需dV也非常低
大概1700~2000m/s就很夠了
回家比出發起飛簡單很多
Duna的大氣相當稀薄,降落傘的阻力會很低
所以通常會建議在最後著地時開啟引擎幫忙減低終端速度
在Duna也可以使用飛機機翼提供升力
但是效果並不會太好
重力方面,Duna的表面重力只有0.3G
小綠人的太空衣RCS勉強可以飛起來
為了節省噴射背包的燃料,起飛最好自己跳一下
登陸艇很建議也要有樓梯設計
這個環境很容易不小心就把噴射背包燃料用完
Duna具有14種不同的地質區域

- Poles (兩極)
- Polar Highlands (高緯度區域高地)
- Polar Craters (高緯度區域隕石坑,南邊比北邊多很多)
- Highlands (高地)
- Midlands
- Lowlands (低地)
- Craters (隕石坑)
- Midland Sea (已經乾掉的海)
- Northern Basin (北邊的盆地)
- Southern Basin (南邊的盆地)
- Northern Shelf
- Midland Canyon
- Eastern Canyon
- Western Canyon (以上三種都是峽谷,星球外觀上像是狹長的縫)
Duna與真實的火星不同
它具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大型衛星
IkeDuna與Ike彼此互相潮汐鎖定
所以雙方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對方
類似冥王星與卡戎的情況
如果在Duna地表上觀察
Ike只會在天上固定的範圍內來回擺動而已
wiki上的這張動圖很有代表性

互相潮汐鎖定也意味著Ike就在Duna的同步軌道上
這導致在Duna上放置同步衛星要很小心
只要軌道週期與Ike稍微不同
最終衛星與Ike的相位差就會導致衛星掉入Ike的引力圈內
通常結局就是撞毀在Ike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