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P的機翼種類繁多
並不方便逐一介紹
這邊只討論重要的設計性質
機翼可以分為兩類:升力翼(lifting surface)與控制翼(control surface)
升力翼負責產生浮力
讓飛機能夠對抗重力而持續飛行
而控制翼能夠轉動以變化力量方向
改變飛機姿態做出轉向或是俯仰等動作
注意KSP的機翼與現實的機翼不同
真實機翼的翼剖面是上凸下平的
而KSP的機翼上下都是平的
其實KSP的機翼升力是來自迎風攻角
而不是機翼上下的風速壓差!
當機翼稍微仰起的時候
前方迎面的空氣會撞擊機翼下方
就能把飛機頂起產生浮力
而且能夠轉動的控制翼也具有升力效果
並不只是單純的舵而已
如果風只是吹過一塊前後呈水平的機翼
那麼只會製造阻力,不會有升力效果
飛機起飛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做出攻角將會造成起飛困難
要拉起機鼻需要增加仰角
這個動作會需要後方下壓力,或前方上壓力
可以透過水平尾翼或是前方鴨翼來提供這個力矩
關於起飛還有個設計小技巧
建造時可以故意把機翼轉動一點角度
提供一個固定的常態仰角
這樣飛機朝向水平的仰角角度時
機翼就已經能夠把速度轉換成升力,起飛會變容易點
故意把後輪弄短一點使機鼻上揚也能達到這種效果
按alt+F12可以開控制台
有辦法開啟氣動力量顯示
可以幫助玩家修正飛機設計


紅色是阻力、藍色是固定翼的升力
黃色是控制翼的升力
箭頭長度也對應力量的大小
玩家比較沒有注意到的是機腹所產生的升力效應
有一種類型的飛行器佈局稱為舉升體(lifting body)
沒有機翼,或是機翼非常小,但是卻依然可以飛
一些飛彈也可以視為舉升體的形式
藉由衝擊機腹的空氣產生升力,能對抗重量以持續飛行
這種方式在KSP也能作到
剛升空的火箭推力方向比前進方向高一點就能平衡
而且很多玩家用的很習慣卻都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經典的舉升體 X-24A
這張照片應該可以說服大家
只靠機腹也能飛,不一定需要機翼
不只能超高速飛行,它也能夠無動力滑翔與降落
這種嘗試設計也影響了後來的太空梭
方向舵控制翼的運作機制解說補充:
舵在機翼尖端前方的很簡單,需要上壓力就是朝上,需要下壓力就朝下

舵在機翼後方則是相反的,需要上壓力是朝下,需要下壓力就朝上

控制翼的受力會對機身造成力矩並改變機體的姿態
P.S.飛機不見得會同時擁有尾部水平機翼與前方鴨翼,可以只使用一種就好
民航機通常使用水平尾翼,三角翼的戰機則比較會配上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