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可以將陽光轉換為電力
不需要補給的性質是太空中非常適合的長期電力來源
太陽能板的帳面數據是在母星Kerbin垂直光照時的輸出值
實際上太陽能板與光照方向有夾角時,輸出功率就會打折變少
角度越傾斜,輸出就越低。如果背光,就完全無法輸出
在不同天體時
距離太陽不同,陽光強度也會變化
但是大原則是距離太陽越遠,陽光就越弱
天體軌道不是正圓,距離太陽也不固定
KSP wiki上的參考數據如下
太陽能板在各星輸出倍率
Moho:6.68倍
Eve:1.91倍
Kerbin:1倍 (基準)
Duna:0.431倍
Dres:0.111倍
Jool:0.0391倍
Eeloo:0.0228倍
如果要去Dres以外的星球
就可以開始考慮要不要使用RTG
同位素熱發電機太陽能板除了受到星球遮擋陽光的問題之外
也會被船上其他物件遮擋
所以建造船隻時需要好好思考太陽能板的放置會不會互相遮擋
太空船最好能在多個不同方向都有太陽能板
但是對於地面基地、登陸艇、Rover漫遊車
就有很明確的地面方向,太陽能板的放置可以納入思考
固定式太陽能板:
OX-STAT Photovoltaic Panels OX-STAT-XL Photovoltaic Panels只要裝著這兩種太陽能板而且有照到光就能發電,不需要手動展開
比較不會發生Probe忘記展開太陽能板導致缺電死掉的情況
但是也沒有追陽轉軸,發電效率受光照角度影響很大
它們只能承受1200K的溫度
起飛衝入太空可以考慮用
Fairing 整流罩保護一下
再入也蠻容易燒毀的
折疊式太陽能板:
這兩隻太陽能板在發射時可以折疊收好,上太空後再展開佈署
具有轉軸可以自動轉動,會盡量讓太陽能板對準太陽
但是一旦展開就無法收縮!衝入大氣層一定會壞掉
與可以收縮的版本相比
不能收縮的版本比較便宜也比較輕
體積也比較小一點
這兩個算是前兩個的升級版
可以收縮,而且有容器保護!
能夠抵擋2000K的高溫,也是最耐熱的太陽能板
SSTO因為需要長時間在大氣層內使用氧氣讓噴射引擎可以運作
會在大氣層內持續很長時間的衝刺與加速
衝刺的高熱很容易毀掉一般的太陽能板
此時可以考慮選用這兩種能夠自我保護的太陽能板
KSP最大的太陽能板:


Gigantor XL Solar Array類似國際太空站ISS的翼展

超大的面積與發電量
使它成為挖礦與煉油的電力來源首選
可以收縮與展開,也能追日轉動
缺點是沒有保護外殼,耐熱只有1200K
如果需要衝進大氣層,可以考慮安置在背風側
比方說太空梭背上偏尾巴的地方
不要放在機腹或機首
每隻300kg,重量其實也不輕 (在現實世界中其實沒有這麼重)
如果沒有巨大的電力需求時
可以考慮使用更小的其他面板